“皖南事变“的难忘经历
阅览: 日期:2015-11-10
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前夕,笔者拜访了建国后出任我国驻印尼首任副武官及驻老挝、巴基斯坦、加拿大武官的新四军老战士易非,听他激情地讲述了亲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的一段难忘岁月————
那是在1940年下半年,国民党当局就阴谋策划要消灭新四军在皖南的部队。对此,党中央早就有察觉,并一再指示皖南的新四军部队尽快撤离,可惜这个正确的决定迟迟未能得到执行。
1941年新年刚过,皖南新四军近万名将士在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率领下北上抗日。
经过一周激战,我军没有能冲出重围。皖南新四军部队5000余人,被敌军压缩在宽约1华里、长不足4华里的石井坑地段内。此时,部队已弹尽粮绝,疲惫不堪。为保存革命的火种,粉碎敌人的围歼计划,叶挺军长根据党中央指示,决定部队分散突围。他号召全体指战员要以必胜的信念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冲出包围,然后到江北无为县集中归队。
突围开始,张铚秀团长作战前动员,强调各营突围要坚决、果断、勇猛、顽强,不惜流血牺牲,冲出一条血路杀出去。深夜,伸手不见五指,新四军将士像无数支利箭射向蒋军,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我随张团长紧跟突围部队冲击,但很快就被冲散了。后来,我随友邻部队抢渡青弋江,过江后进入山区,遇到了老一团军需主任等5位同志,我们分头隐蔽到树林里。
皖南的山区温差很大,淋湿的棉衣经西北风一吹,变得硬梆梆的。这时,饥饿和寒冷同时向大家袭来。我掏出出发时带的一小包盐,取出少许让大家就着山溪里的水喝下去,身上顿时感觉好多了。白天,他们看好地形,入夜喝足了盐水,避开追剿的蒋军,沿着小径直奔对面的大山。跑到山顶时,我发现自己没有追上军需主任一行。
我只得独自沿着崎岖小路下山,下到山脚时巧遇兄弟部队6个同志。他们已在一户老乡家煮了一锅饭,我也跟着大伙狼吞虎咽地吃饭。吃完饭,我们按新四军的群众纪律,在米坛里放了两块银元,并留个纸条,才继续赶路,日夜兼程地翻山越岭。
一天傍晚,要通过一处开阔地,发现右侧山头上有敌人守卫。为减小目标,决定分散突围。我冲过敌人封锁线后,再也没有遇到那几个战友。又翻过一座山已是深夜,我就在一农户家门口休息,可能是太累太困了,不一会就睡着了。
“我醒来时,发现自己睡在老乡的床上。那时,我蓬头垢面,两眼深陷,面黄肌瘦,脸上手上都被荆棘划破了,棉衣撕开了几个口子。大爷大娘看出我是新四军战士,对我特别亲切。‘那帮狗东西,把孩子折磨成什么样了!’大娘抚摸着我的脸心疼地说。我急于要找部队去,他们说外面情况不明,你怎么能走?说着,大娘忙给我烧水洗澡换衣服,让我饱饱地吃了一餐,然后安排我在里屋休息。大爷吩咐儿子去打探消息。第二天,大娘端来一碗老母鸡慰劳我。看着大娘慈祥的脸,我鼻子一酸,热泪盈眶。这就是根据地的人民,这就是伟大的母爱,为了子弟兵舍得一切。”易非回忆了终生难忘的一幕。
第三天晚上,我告别大爷大娘,依依不舍地上路了。后来,我又闯过几道关口,由当地敌工干部金涛护送,渡过江到达无为县,投入了新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