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流放犯”的异国之恋
阅览: 日期:2015-04-02
老一辈革命家唐有章,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与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领导人一起出生入死,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以后,他又与谭震林、江泽民共事并成为至交。江泽民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几次看望这位老朋友,并在唐有章90岁生日时特地给他送去了生日蛋糕和鲜花。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为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奋斗不息的人,却两次被苏联政府流放到西伯利亚,时间长达14年;平反后,他历尽艰辛回到祖国,没工作几年又被打成“苏联特务”,关进监狱,7年不见天日。
流放异国他乡,绝境苦求知识
1906年,唐有章出生在湖南攸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2月唐有章参加了著名的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唐有章受党组织的派遣,于1928年同叶剑英等6人一起前往苏联学习。
1930年5月,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代表大会上,唐有章仗义执言,反对王明“左”倾错误路线。不久,他被打成“托派”,苏联当局随即判处他5年流刑,把他送到地处北极圈的买依古巴。这里常年冰封雪冻。唐有章忧心忡忡,他想自己在这里苦熬5年,祖国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到劳改营的第二天,唐有章和其他被流放者就被驱赶到冰面上运木头。他们10个人一组,扛着长圆木小心翼翼地移动在冰面上。干到下午,精疲力竭,有人支撑不住当场就倒下了,有的狱友被滚木压死或砸伤。在劳动中,唐有章认识了一些被打成“工党分子”的苏联专家、教授,这些人被流放前,都享有优厚的物质待遇,可进了劳改营连用来增补热量的白糖也买不到。白糖要凭证供应,只有管理人员才能买到。唐有章想拜这些高级知识分子为师,学通一两门专业,将来回国也好用得上。可是,这些专家、学者大都清高孤傲,很不容易接近。一天假日,唐有章去看网球比赛,他是体育爱好者,见球场上打球的水平都不高,他请求试试,谁知一上场竟把教练打败了。那个教练高兴地拉着他,叫他当助手,并问他需要些什么。唐有章借机要了一个特殊供应证。他凭这张供应证买到了白糖,他自己舍不得吃,却把糖悄悄送给那些“工党分子”。那些备受歧视的“工党分子”感激不尽,一下子与唐有章拉近了距离。就这样,唐有章与那些流放的专家、教授打开了学习大门。
1934年,唐有章因表现好被提前释放。然而,出狱不久,苏共的“大清洗”运动又把他“洗”进了流放地。唐有章欲辩不能,欲哭无泪。这一次,他的罪名是“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刑期10年,被流放到苏联最冷的马加丹。这里冰冻的海面上常有雪豹、北极熊等猛兽出现,生活十分艰难。
在马加丹集中营,唐有章把
唐有章确实了不起,十几年的流放不仅没有将他毁灭,相反,他在流放期间还考取了潘菲洛夫研究院的副博士学位,并被破格任命为市政通用联合机械厂代理厂长。
落难遇知音,有情人终成眷属
1946年,40岁的唐有章已经成了流放地马加丹的名人了。然而,没有人能理解他孤独、痛苦的内心世界。在婚姻上,他早年曾有过一段不愉快的经历:10岁那年,家里给他找了一个比他大6岁的姑娘。那时唐家穷,需劳动力,可他对妻子没什么感情。如今,他已人到中年,流放异国,孑然一身。
生活有时如万花筒,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唐有章做梦也没有想到,在冰天雪地的马加丹竟然能绽开他的异国爱情之花。
一天,唐有章走进洗衣厂的工作间,看见一位年轻女工操作的洗衣机出了故障,女工正慌手慌脚不知所措。唐有章走过去说:“别急,我来看看。”他弯腰捏捏放水管说:“昨天你没放干洗衣机里的水,水管冻住了,以后把水放干就没事了。”说罢,他帮她换了一根水管, 洗衣机马上又运转了。
“帕夫里克同志,你真了不起!”女工叫道,“非常感谢你!” 他不由得心头一热。自1930年被流放以来,他第一次听到有人叫他“同志”。女工热情地抓住他的手:“我叫伊柳辛娜。”
第二天下班时,伊柳辛娜径直找到他:“帕夫里克同志,你能否收我做徒弟?”唐有章望着她真诚的眼睛,点了点头。从此,他们便开始交往。一天,唐有章邀请伊柳辛娜共进晚餐。两人走进一家餐馆,坐在温暖的火炉旁,各自说起了艰辛的人生经历。交谈中,唐有章了解到,伊柳辛娜也是个很不幸的姑娘,年幼时父母双亡,她被送进了孤儿院……卫国战争前夕,她与一个飞行员结了婚,不久,丈夫在一次空难中牺牲了。她忍着痛苦,来到马加丹。唐有章从心底里喜欢这个既善良又有点忧郁的异国姑娘。他从伊柳辛娜的目光中也感受到她那真挚的感情,可唐有章觉得自己是个流放犯,哪能不顾自己的现实处境!他举起酒杯,一口喝干了杯里的烈酒:“伊柳辛娜同志,我送你回家吧。”聪慧的伊柳辛娜敏感地觉察到唐有章内心的痛苦。
在那些日子里,唐有章每天夜晚都无法入眠,他一再告诫自己:不能因为自己耽误了伊柳辛娜的青春!他决定向她表明自己的想法。可是一件意外的事情改变了他的决定。一天早晨,伊柳辛娜无故被女厂长开除了,唐有章出于义愤和同情到处奔走,为伊柳辛娜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那天夜里,当他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伊柳辛娜时,哭肿了双眼的伊柳辛娜一下子扑进了他的怀抱。他本想借机说出“断交”的打算,可此时此刻他却无法启齿。
伊柳辛娜说:“亲爱的帕夫里克,我知道你想说你是个流放犯,可是在我看来,你是最了不起的男人!别人可以错误地判你流放罪,可你不能把自己当成罪人。你是无辜的。我爱你!”
唐有章听得心里“嘭嘭”乱跳:她真是个善解人意的女人,可自己能让她幸福吗?他想了想,理智地说:“伊柳辛娜,我两次被判流放却无处申辩,在别人眼里我是犯人,这会伤害你的。”伊柳辛娜流着泪说:“不,你永远是个好人!假若命运让你有第三次流放,我愿陪你到任何地方。”唐有章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感动,他拥抱住伊柳辛娜,终于向这个善良的俄罗斯女人敞开了尘封的爱情之门。
结婚一年后,他们有了女儿瓦丽娅。伊柳辛娜一边工作,一边悉心照顾丈夫和女儿,而且每年还是厂里的先进工作者。唐有章也以自己辛勤的工作和突出贡献,年年受到苏联政府的嘉奖。
游子思乡恋故土,历尽艰辛终回国,
唐有章久经磨难,在异国他乡度过了最黑暗的时日,却从来没有放弃勤奋学习和工作,因而获得了周围人们的称赞和当地政府给予的荣誉。但这不是他追求的目标,他的最大愿望是获得政治自由,洗涤沉冤,回到祖国。
唐有章得到祖国同意他回国的消息及家乡的情况后,欣喜若狂。他一面与中国驻苏联大使馆联系,一面给中共攸县县委写信,请求转递家书。1957年初,唐有章收到由赵五峰转寄的他母亲写的回信——母亲还活着!从母亲的信中,他知道家里还有前妻和一个残疾的女儿。伊柳辛娜知道丈夫找到了家里的亲人,也十分高兴。她对丈夫说:“回中国去吧,我们一起去中国。”
为了尽快回国,1957年4月,唐有章以母亲的名义用俄文致函赫鲁晓夫,叙述一家的不幸遭遇,恳求苏联政府准予从速办理儿子的回国手续,使母子早日团聚。唐有章要母亲把这封信由祖国寄往莫斯科,母亲照办了。1958年7月,唐有章收到了回国签证的通知。他偕同妻子、女儿立即登上回国的列车。7月13日到达北京,7月18日,叶剑英设家宴招待唐有章全家。席间,叶剑英说:“我们同去‘国际共大’学习的6个人,只剩下你、我和周保中3个人了。”饭后,叶剑英关切地问他今后工作问题,并主动提议要他继续搞军事。唐有章说,近20年的囚徒生活,我只会摸机器,其他都忘了。叶剑英建议他到外贸部,说那里正需要懂机器的行家。
命运多舛再入狱,患难夫妻难团圆
1958年9月,唐有章到外贸部上班,任外贸部机械出口总公司党委副书记,妻子伊柳辛娜安排在机关当俄语辅导。当时,公司主要同苏联做生意,唐有章不仅懂俄文、会俄语,而且熟悉苏联制造机械的性能、技术,洽谈联系十分方便。不久,江泽民调任一机部外事局任副局长,在工作交往中,江泽民很欣赏唐有章的才能,彼此成了好朋友。1961年中苏关系破裂,与苏联的进口业务减少,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便把唐有章调到农机部,任命他为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院长。
唐有章是机械专家,一上任就深入东北调研农机生产使用情况。在农机生产中,他特别强调农机生产要考虑农民的经济条件、文化素质,要在降低成本、易于操作上下功夫。他曾多次对农机进行革新,并获得成功。唐有章以极高的热情,把在苏联学到的知识与技术,献给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然而“文革”中他被诬为“苏联特务”受到审查,1968年4月,唐有章又一次被投进监狱。他被抓走的那天夜里,伊柳辛娜一夜没睡,她一遍又一遍为丈夫熨烫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她想,唐有章一定会回来的。可是,她哪里知道,这一别竟成了永诀。
唐有章被关进监狱后,他们夫妻间没有任何联系。过了整整一年,伊柳辛娜仍然未得到丈夫的消息。在苦苦企盼中,她天真地幻想,中国要是也实行“流放”,她就可以同丈夫一起去流放地,实现她10年前许下的诺言了。可等啊等啊,伊柳辛娜没有等来丈夫,却一次次等来了抄家的造反派。那些人把家里翻了一遍又一遍,没有找到唐有章的任何“特务”证据,于是他们强迫伊柳辛娜返回苏联。
1969年12月,伊柳辛娜发急电到攸县,让唐有章的残疾女儿速来北京。唐有章的女儿赶到北京,伊柳辛娜说,中国没办法再呆下去了,她要回苏联。临走前,她把全部积蓄留给了这个女儿,又摘下自己的金表,让女儿转交给唐有章,最后拿出一封信,叮嘱女儿想办法把这封信交到父亲手上。
女儿把信缝在衣服里带回攸县,交给了自己的亲生母亲。这位善良的农村老妇人像保护命根子一样保护着那封信,把它藏在只有自己知道的地方。伊柳辛娜回苏联后,日夜牵挂着丈夫。到了晚上,她就给丈夫写信,虽说那些信无法寄出,因为她根本不知道丈夫在哪里,但她知道,丈夫会用心灵读到她字里行间的思念……
1975年,唐有章终于走出了秦城监狱。他带上伊柳辛娜留给他的金表,在表针清脆的走动声中,含泪读着妻子写给他的无限思念、爱恋、忧伤的信。
粉碎“四人帮”后,唐有章又回到了国家农机部,把自己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为中国农机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立下了汗马功劳。1981年,他率代表团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国际标准化会议。会议期间,在中国驻苏联大使馆的帮助下,他与女儿瓦丽娅终于团聚了。瓦丽娅离开父亲时还是个15岁的孩子,20年后他们父女相见,紧紧拥抱。他们一起走向伊柳辛娜的墓地,倾诉心底里无尽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