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亲历了60年前的板门店谈判

阅览:  日期:2015-03-05

      1953727日,随着《朝鲜停战协议》的签订,标志着历时3年的朝鲜战争结束。60年过去了,当年亲历那场旷日持久、艰苦卓绝的谈判的人也越来越少。今年91岁的郭维敬老人,就是当年参与板门店谈判的为数不多的健在者之一。今天,站在这个特殊的节点上重新回望板门店谈判内幕,我们发现,和平来得如此艰辛和不易。

 

俘管处里的大学生

1925年,郭维敬出生于山西省洪洞县一个书香世家。1947年,他考入了国立清华大学外文系,在学校里接受了革命思想的洗礼。

1949年北平解放后,中央号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学生参加四野南下工作团,已是大三学生的郭维敬毅然报名参加。后来,他和其他人员一起在北京接受培训。其间,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来给他们讲课或作报告。南下后,郭维敬在广西军区任记者。

1950625日,朝鲜战争爆发。915日,美军在韩国仁川登陆,越过三八线并占领朝鲜平壤。应朝鲜政府的请求,中国政府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10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响了入朝后的第一仗。

当年11月,因为前方需要,解放军总政治部决定从全国抽调外语人才到朝鲜去做翻译工作。命令下达到广西军区后,郭维敬收拾行囊,一人踏上了北上的火车,他辗转从安东(今辽宁省丹东市)进入朝鲜。

195142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俘虏管理处正式成立,总部设在朝鲜北部的碧潼,对外叫“战俘营”,东北军区政治部敌军工作部部长王央公出任俘管处主任,郭维敬被分配俘管处当干事,后来担任股长。俘管处下设秘书科、登记科、保卫科、供给处、卫生处、总医院、文艺工作队、电影队、运输大队和警卫营等,共辖5个俘管团、2个俘管大队、2个俘虏收容所。

十几个国家的战俘集中在一起,国籍不同,宗教信仰、生活习俗、语言等也千差万别,如何管好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成为摆在俘管处领导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于是,王央公让郭维敬带领几人到下边进行调研。郭维敬在基层呆了两个月后,写了一份一万多字的报告。报告中,郭维敬总结了我们在管理战俘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另外,在俘虏政策落实上存在着物质条件跟不上等问题。

王央公看过报告后,认为写得非常好,立即组织大家学习,并呈送给军委政治部,最后到了周总理手里。周总理看后,提出了见识卓远的16字方针:“消除敌对,缓和矛盾;拥护和平,反对战争。”

按照周总理的指示,战俘处调整了俘虏管理政策,大家称俘虏为“学员”,同他们谈心、交朋友,还成立了俱乐部,建立了图书馆,俘虏们可以自己开展文娱活动,他们的生活待遇也得到了显著提高,这为后来的战俘问题谈判奠定了基础。

 

开城谈判启动内幕

经过五次战役的较量,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被迫与中朝方面进行停战谈判。

1951629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向“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下发了一份文件,“建议举行一次停战会议,以讨论停止朝鲜的一切敌对行为及武装行动。”

71日,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联名发出复电,赞同举行停战谈判,并将谈判地点定在三八线附近的朝鲜开城。最后,双方确定710日为会晤日,谈判地点在开城一个叫“来凤庄”的地方。

经过周恩来总理提议,经毛泽东主席批准,中方确定由时任外交部常务副部长兼中央军委情报部长的李克农为谈判负责人,时任外交部外交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兼新闻总署国际新闻局局长的乔冠华为助手。

中朝双方协定,朝鲜方面选派以朝鲜人民军参谋长南日大将为朝方首席代表及张平山、李相朝的三人代表,中方派出志愿军副总司令邓华、参谋长解方为谈判代表。下边有校级联络官,负责中朝代表团之间的联络。朝中停战代表团对外以朝鲜人民军代表团为主,对内则称为“朝鲜人民军代表团”和“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团”,由李克农统一主持整个谈判工作。为了保密需要,志愿军代表团对外称“工作队”,李克农称“李队长”,乔冠华称“乔指导员”。

“联合国军”方面,也选派了五名谈判代表,由美国海军中将乔埃领衔,韩国白善烨少将等人参与会谈。

1951710日上午10时,战争史上最艰难的谈判——朝鲜停战谈判正式开始了。开城是朝鲜中西部三八线以南的一个战略要地,一年前,朝鲜战争就是从这里爆发的。现在,开城迎来了暂时的平静,空气中不但闻不到硝烟,甚至还有松脂发出的淡淡清香。

因为谈判涉及到战俘问题,19519月底的一天,接到命令的王央公带着郭维敬,乘坐吉普车,来到开城参与战俘问题谈判工作。

开城曾是高丽国的首都,高丽是朝鲜半岛上第一个统一国家。开城松岳山松林茂密,因此,开城被称作“松都”。郭维敬看到,志愿军谈判代表团总部驻地在松岳山南麓的一座小四合院里,这是一座几进院落,青砖青瓦,环境优美。

 

谈判地移至板门店

此时,朝鲜停战谈判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月,郭维敬了解到,整个谈判进行得非常艰苦和激烈。

79日晚召开的朝中代表团全体人员会议上,李克农提出了此次谈判的三项原则,即停火休战、双方撤离三八线以建立非军事区、外国军队撤出朝鲜全境。而“联合国军”方面提出了九项议程草案,该草案最关键的两个地方是,根本不提自三八线撤退的问题和撤退外国军队问题。

726日,双方就朝鲜停战谈判议程达成协议,主要议程是确定谈判的议程、停火后的监督及口岸视察问题、确定军事分界线和战俘问题。

810日这天,美方首席代表乔埃与朝中方面首席代表南日面对面地坐着,你瞪着我,我瞅着你,一言不发,全场鸦雀无声,相持达2小时11分之久。

停火后的监督及口岸视察问题的谈判陷入僵局,最后,经过朝中代表团的据理力争,美国也没占着便宜。

由于美方没有诚意,形成了谈谈打打,打打谈谈的局面。1951818日,美方在中线以东发动了夏季攻势,929日又在西线发动了秋季战役。中朝军队奋勇抗击,取得重大胜利,美方代表只好回到谈判桌上。但在确定军事分界线时,胡搅蛮缠。

因为开城属朝鲜控制区,美方要求把谈判地点迁到不在任何一方单独控制下的地区,而板门店恰好位于朝鲜半岛的三八线中间,从而被双方所接受。

1025日,双方开始到板门店谈判。板门店是朝鲜半岛西南部的一个小山村,当时,这里什么建筑也没有,只好以一些临时搭起的军用帐篷作为谈判会场。夜晚,美军用探照灯在板门店上空直上直下打出一条光柱,再以此为圆心,1000米为半径,划出一个“非军事区”。晚上,志愿军代表团成员仍住在开城。

当时谈判室就建在军事分界线上,谈判桌的中线即为军事分界线,双方谈判代表从各自的门进出,坐在各自的一方椅子上而不越分界线,这是世界史上没有先例的特殊谈判方式。不过,这次双方代表团的成员都有所调整。

最后,经过136天的代表团大会、小组委员会、参谋人员会和战场交锋,到19511123日,双方小组委员会终于就确定军事分界线达成原则协议。

 

艰难的战俘问题谈判

包括李克农在内,大家都以为战俘问题是最好解决的,可是战俘问题却成为谈判后期的最大障碍。

按照1949年的《关于战俘待遇之日内瓦公约》,实际战争停止后,交战双方的战俘应立即释放并遣返回对方。

由于美军在仁川登陆,朝鲜半岛南端的人民军不得不进行战略撤退,从而遭受重大损失,很多人被俘。中朝方有对方战俘共计1.15万人,而对方却有中朝方战俘13万多人。美国在其它方面未得到好处,便想在战俘身上大做文章,坚持“一对一”交换,而朝中方面坚持全部遣返。

当时,王央公和郭维敬的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为代表团提供“联合国军”战俘全面、详细的情况;二是编制出一份详细的战俘资料。志愿军政治部组建了翻译小组,共20余人,由郭维敬任组长。王央公以代表团参谋人员的身份去参加谈判,郭维敬则带领翻译人员编制、打印战俘资料。

代表团研究了王央公和郭维敬带来的这份新“联合国军”战俘名单后认为,虽然名单已经很详细,但仍有不足之处,于是要求他们回去重新进行登记。

于是,王央公带着郭维敬马上又赶回俘管处。在几天的时间里,俘管处详细登记出了每个俘虏的国籍、名字、级别、原部队番号以及目前在哪个战俘营等详细信息。

他们在驱车赶回板门店的途中,遇到了美军空袭,美军从飞机上往下扔凝固汽油弹。王央公和郭维敬急忙把资料从汽车上抢救下来,侥幸躲过了一劫。最后,他们安全的把资料送到目的地。

之后,郭维敬又与翻译组的成员一起把材料按字母序号进行整理,他们每天都要忙到深夜,有时一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最后终于在战俘问题谈判开始前把材料整理了出来。

19511211日,讨论战俘问题的小组会议正式开始了。在板门店期间,郭维敬目睹了美方代表拖延谈判的各种“把戏”。

郭维敬告诉笔者,在讨论俘虏问题时,美方拿来了几大箱的俘虏资料,坚持要首先交换俘虏名单。为了解除僵局,中朝方面同意交换俘虏名单。而1218日,美方提交的这份资料只有英语拼写的姓名和战俘编号,其他一切都没有。而且,这份名单比美方宣称的战俘数字少了1400多人,比美方经由国际红十字会移交给我方的名单少了4万多人。面对我方的质问,美方寻找各种借口推脱,过了一个多月还未把资料交出。几次,接任“联合国军”代表团首席代表的哈里逊刚走进会场就说建议休会,然后扭头就走。一次会议只用了25秒。

 

朝鲜半岛迎来安宁时光

1952108日,哈里逊单方面宣布无限期休会。在退出会场时,他狂妄地叫嚣:“我们的主张是坚定的、最后的、不可更改的!”

谈判前,彭德怀就指示:打的认真打,谈的耐心谈。

面对美方的挑衅,我们则针锋相对。于是,战场上又是炮火连天。

1014日凌晨5时许,上甘岭战役打响了。上甘岭前后历时43天,在3.7平方公里的地区,共发射炮弹超过230万发,志愿军和美军共投入兵力10万余人,敌人伤亡两万多人。

在战场上,美军没有占到便宜,且碰得头破血流,于是又提议开会,硬着头皮回到谈判桌前。

19534月,中断了近半年的谈判得以恢复。68日,历经长达一年半的艰难谈判,双方就战俘问题终于达成协议。接着,双方就停战协定的签字时间和程序进行了协商。

而此时,南朝鲜总统李承晚却公然破坏战俘遣返协议,以“就地释放“的名义,先后胁迫2.7万名朝鲜人民军被俘人员走出战俘营,然后予以扣留并强迫编入南朝鲜军队。

1953713日,志愿军决定给南朝鲜军以沉重打击,志愿军第20兵团在第24军配合下,向金城以南地区实施进攻。到727日,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次战役——金城战役结束。此役,志愿军共击毙、俘敌7.8万余人。

72711时整,中朝方代表南日大将,“联合国军“代表哈里逊中将分别在中、英、朝三种文字的18份文件上签字。

朝鲜停战协定签字的前一天晚上,朝中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奇迹般地建起了一座有朝鲜民族特色的木结构大厅。大厅南北各开一门,供双方代表团各自进出之用。双方人员分南北两边面向而坐。谈判代表的席位居前排,其他观礼人员居后排。

《朝鲜停战协定》在签字12小时后生效,晚10点,板门店上空那两道探照灯光柱骤然熄灭。第二天,空中的两个醒目的大气球也不见了。

728日上午930分,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周恩来总理给中国代表团发来慰问电,祝贺圆满取得了谈判的成功。接到慰问电后,郭维敬和代表团成员都哭了。

谈判工作结束后,郭维敬被抽出来参加联合红十字会小组工作,做了一段时间的俘虏遣返及解释工作后,19542月份被调到志愿军政治部任干事。

19562月,郭维敬回国转业,曾先后担任河南县、地两级教育部门的领导。1990年,郭维敬老人离休后,潜心书写与朝鲜战争有关的回忆录,目前已出版了《第一等战俘营》、《板门店谈判见证录》等几本影响较大的著作,还翻译出版了《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等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