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海造地 刚吃螃蟹
阅览: 日期:2016-10-13
在厦门港的东南一隅,在一片荒芜的滩涂上,象屿保税区的获批、开建和封关运作,无疑是厦门特区发展中的一项重大事件。1993年11月封关运作,区内设立了物流、贸易及加工类企业1600多家,`引进外贸8亿美元,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超200亿美元,地方财政收入15亿元。
“1984年2月,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视察厦门经济特区时说,厦门可以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那时某些政策该怎么理解?大家琢磨来,琢磨去,研究、争论不休,也不得其解,期间,曾经有人提出,厦门本岛四面环海,可以整岛实行封闭式管理,尝试国外的自由贸易港开放模式。然而,这个想法很快就被否定了。
八年后,国家提出要搞保税区,并开始在一些口岸城市试点。厦门,立刻意识到这一代表当时中国改革开放的最高最新的经济形态的东西,正是特区急需的改革形态,可以落实小平同志的讲话精神。
1992年10月15日,经过积极争取,国务院批准设立厦门象屿保税区。然而,“自由港某些政策是什么?”、“保税区是什么?”、“如何建设保税区?”一系列问题摆在大家面前,没有现成的答案。
没有土地,填海造地!没有资金,找市场要!这种气魄,是特区人的气魄!在厦门人的记忆里,当年的象屿就是一片滩涂。象屿人没有依靠财政的一分钱,硬是在海边造出了0﹒6平方里的土地。建设期间,有记者进区采访的时候,到处是海水,到处是泥泞。当在填出的土地上盖起来第一栋活动房时,那时有人在心里嘀咕,这房到底牢不牢?
但是,国家赋予象屿的特殊政策,还是吸引了大量的境内外企业。一时间,象屿保税区热闹非凡,车水马龙,人财两旺,平均每天就有1.5家企业前来注册。当然,前期注册的企业,也是住在象屿建设的活动房里。
正因如此,本市主要媒体一年后发表述评文章,记者在述评中激动地说,“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象屿将在全国新一轮对外开放中,起到其他区域无法取代的排头兵作用,并由此推动全国的改革开放”。
1997年席卷整个亚洲的金融大风暴中,地处厦门一隅的象屿,就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在象屿保税区十周年之际,时任象屿管委会主任胡汉丕见到记者时,依然唏嘘不已。
当时,国家为了保证经济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进行大幅度的外贸政策、外汇政策调整,保税区企业购汇遇到了麻烦,区内企业在不到半年时间内,倒闭的倒闭,关门的关门,剩下的不到100家。1999年,象屿新注册的企业只有9家!人去楼空、经济萧条,一时间,“保税区还能撑多久”的传闻不绝于耳。
优先突出发展现代物流业、港口码头业、高新技术出口,兼顾贸易。事实证明,这是象屿走过泥泞的正确选择!2002年5月,象屿的春天再次来临,辉煌重现,热闹非凡。厦门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建设象屿保税区二期,笔者有幸再次看见了象屿“填海造地”的壮举。
此时,象屿保税区,作为全国“个子”最小的保税区,如同一个小巨人,焕发迷人魅力,吸引内外资企业争相入驻,发挥了国际商品集散“蓄水池”的作用。在全国保税区中,它的发展特点却非常鲜明:单位面积产出全国一流,进出口总额位居全国前列;形成了以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为主的现代物流运作模式和比重全国第一;拥有全国对台试点直航试点口岸码头。
2003年12月,海关总署在青岛召开全国保税区会议时透露,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获准进行区港联动试点—保税区在税收、海关监督等方面的优势与港口的航运、停泊、装卸等业务相结合,实现区港一体化运作。出席会议的时任象屿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军对笔者说,当时他心里一亮:“厦门的机会来了!”
“区港联动”,无疑使得象屿保税区一时间成为“海西”建设进程中的又一件大事,也成了媒体争先追踪报道的重点。时任象屿管委会主任胡汉丕,在笔者的印象中,总是那么激动,让他感到激动的是,小平同志关于“厦门可以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的指示,又清晰了不少。因为“区港联动”将真正实现保税区“境内关外”,这将是厦门创造国际自由贸易港区的雏形。
本市主要媒体负责人曾著文称赞说,保税区,这一体现中国支持“海洋自由,贸易自由”的战略创意,今天已被证明是高瞻远瞩的一步好棋。
2006年3月1日封关运作,至此,我国那时8家保税区“区港联动”试点全部正式运作。象屿保税物流园区实行“区港联动”这一新运作模式,激发了厦门港的巨大潜力,货源不仅有保税货物,还有普通货物,实现了保税区与保税物流园区的良好互动,许多物流企业利用保税区内的闲置仓库来实现货物的直接通转,代表过去的“香港一日游”。封关运作仅三个月多,象屿保税物流园区就有24家物流企业注册进驻园区,总投资4500多万元。至2006年5月中旬,该区企业通关货物已达2000余票,货值将近1.65亿美元,在全国八大港区联动试点地区中名列前茅。
“先行先试,更快更好。”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试验田”,象屿保税区与其他保税区一样,紧随国际贸易风云变幻,为中国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窗口、桥梁和纽带作用,中国企业由此更快更好地通往世界。对于“以港立市”的厦门经济特区来说,如果说厦门港是一个“聚宝盆”,象屿保税区就是其中一颗最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