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人才】“斜杠青年”朱家麟:一个专注的坚持者

阅览:  日期:2024-12-17

  

  开栏语:

  为用好用活银发人才资源,厦门市委老干部局有力激活银发人才“宝库”、汇聚银发力量,引导他们在党的建设、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产业发展、医疗义诊、文明城市创建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本号推出“银发人才”专栏,对我市各领域银发人才典型代表进行宣传,激励更多的老同志加入银发人才队伍,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本期人物:厦门日报社原副总编辑朱家麟。

  朱家麟:

  能在退休后有一点收获,源于自己的一个做事习惯:认准了,就专注去做,并一直坚持到底。

  有一个这样的“70后”,身上拥有诸多“名片”:资深报人、海归博士、新闻传播学教授、海洋文化专家、乡土文化研究者、知名作家……他,就是退休多年,依然在文化领域努力耕耘的朱家麟。

  朱家麟,这位专才曾以海归博士身份担任地方报纸总编辑,书写过一段高考传奇:只有初中文凭,已在厦门日报社担任记者的他,在恢复高考后,凭多年自学蓄积的深厚学养和超人毅力,跳过高中、本科阶段,直接考上了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的硕士研究生。硕士毕业后,他留校任教。四年之后又负笈东瀛,在日本攻读应用传播学的社会学博士学位。做完一年博士后研究,他婉谢了日本导师安排的工作,回国服务,重新回到新闻实务岗位,先后担任厦门晚报副总编辑、厦门日报社副总编辑兼厦门晚报总编辑,并负责建设和管理厦门市门户网站厦门网。

  2010年,朱家麟从厦门日报社副总编辑的岗位退休。正好有院校想创办一个新闻传播学系。他自感身体还好,有长年的媒体实务经验,又有新闻传播研究与任教的经历。于是欣然受聘,创办了一个数字化社会急需的新学系——公共传播系,培养应用型融媒体人才。他亲自讲授理论课,亲自带实践课,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一到单位马上就能顶岗。他还长年担任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兼职教授。每年凤凰花开时节,也是他最忙碌的“学术季”,要参加多部博士论文的评审和答辩。

  让朱家麟退休后声名鹊起的,却是他写的海鲜故事。计划经济时代物资供应不足,而他小时候家庭经济困难,常和小伙伴们去港讨小海。办学余暇,他在早年讨海经验基础上,恶补海洋和海洋生物知识,在报纸上同时开设《餐桌外的故事》《厦门海鲜》两个专栏,介绍厦门人熟悉而陌生的那些海鲜,呼吁社会重视海洋生态保护。

  2016年起,在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现厦门海洋发展局)的资助下,这些科普文章陆续结集出版,三册《厦门吃海记》不单介绍了120多种主要海鲜和相关的近千个品种,讲述这些海鲜的故事和选买、烹饪知识,而且穿插了它们与厦门城市的发展历史与民俗。横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独特视角,生动幽默的讲述和很强的实用性,令这套书广受欢迎,至今畅销不衰。他为孩子们写的《藏在海洋里的小怪物》仅在省内就销售了近五万册。他还与人合著国内第一本关于海洋与碳中和的科幻小说,引起不小的轰动。

  自然,他也重视跨媒体传播,他讲述海洋故事的镜头,不时出现在自媒体,乃至市、省、国家级媒体上。

  朱家麟说,能在退休后有一点收获,源于自己的一个做事习惯:认准了,就专注去做,并一直坚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