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老”工作室与老年大学教学点融合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阅览: 日期:2024-01-10
“五老”工作室
与老年大学教学点
融合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关工委“坚持因地制宜,创新形式,建好‘五老’工作室”。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
中央的高度重视为关心下一代工作与老年教育工作提供了历史性发展机遇,在此新形势下,福建省厦门市委老干部局、市委离退休干部工委、市关工委于2023年联合印发《厦门市基层老干部工作“六融合”实施方案》,探索通过力量、组织、阵地、资金、信息、活动等六方面融合,推动基层老干部工作有效融入社区基层治理、融入老龄事业发展。
厦门市关工委按照实施方案工作要求,经与厦门老年大学达成共识,提出促进关心一下代工作与老年教育工作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
融合发展在厦门具有良好基础
厦门有着关工委组织和老年大学教学点在基层社区全覆盖的良好基础。我们认为,通过资源整合、借势发力,“五老”工作室与老年大学教学点融合发展有可能成为推动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及老年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基层关工委及“五老”工作室建设情况:目前,全市已建立各级关工委1563个,基本实现了市、区、镇(街)、村(社区)四级关工委组织全覆盖,共有“五老”志愿者21646人,已建成“五老”工作室108个。
老年大学教学点发展情况: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老年大学582所,建起市、区、镇(街)、村(居)四级老年教育网络。2022年,市委文明办、市委老干部局、市教育局联合出台《关于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老年大学教学点的指导意见》,明确依托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已建成的成熟体系,以三级联合办学的机制建立基层老年大学教学点,目前已建成教学点579个。
为充分了解老年大学教学点学员对融合发展的看法,我们抽取了500名学员进行问卷调查。样本人群中,61%为女性,半数年龄在60至69岁之间,80%了解或参与过关心下一代活动,57%报名教学点的出发点是老有所为、服务社会,25%对教学点实践活动偏好是与青少年互动。样本人群参与关心下一代实践活动课意愿平均分为4.46分(5分为非常愿意),持非常积极的态度。
前埔南社区融合发展实践情况
在众多开展“五老”工作室与老年大学教学点融合发展实践的社区中,我们选取了成效较为显著的思明区前埔南社区为对象,进行剖析研究。
前埔南社区关工委现有成员7人,社区“五老”工作室依托老年大学教学点于2022年8月成立,市关工委拨付“五老”工作室专项经费支持工作开展。一年多来,教学点组织了254名学员注册成为“五老”志愿者。
前埔南老年大学教学点于2005年2月正式开办,学校累计开办6大类、20多个学科专业,有413个教学班,学员数达1.8万人次。2023年春季招生1514人次。教学点推出“第三课堂”,让学员通过实践活动学以致用、老有所为。
前埔南社区“五老”工作室成立后,广泛号召政治可靠、有能力、身体好的学员通过信息平台注册成为“五老”志愿者,并组织他们开展了24场关心下一代活动,其中包括以文体班为主体组织的社区老少文化艺术节,“六一”入户关爱困境青少年等。“五老”学员参与热情高昂,纷纷表示,“五老”工作室是自己发挥作用、彰显桑榆未晚的重要平台。对该社区的调查显示,融合发展模式把教学点的学员源源不断转化为“五老”力量,有效增强了关心下一代事业在基层的影响力。
融合发展有助于推动 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社区“五老”工作室与老年大学教学点融合发展,对于推动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拓展了推进“五老”工作室建设的新平台。教学点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而建,办公、教室场所充足,软硬件设施完善,“五老”工作室与其融合共享,将有效解决资源不足问题。通过融合,能有效对接基层“一老一少”两端需求,形成老年教育与关心下一代的工作闭环。关心下一代实践课的设置,能丰富教学点课程形式,为有特长的“五老”发挥作用提供平台。
提供了壮大“五老”志愿者队伍的新源泉。教学点是一个“五老”人才库,通过融合,能挖掘一批有热情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不断壮大“五老”志愿者队伍。教学点学员思想品质好、身体素质高,具有强烈的奉献精神和参与意识,是基层关工委发展“五老”的首选目标。
开辟了加强关工委信息化建设的新途径。教学点启用了“厦门市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成熟的老年教育信息化平台,可快速带动关工委信息化建设。
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
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了“五老”工作室与老年大学教学点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尚处于探索阶段,实践还不够充分;二是开展的部分活动供需不匹配,对青少年吸引力不够强;三是教学点部分学员参与热情不足。
对此,我们认为下一步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统筹协调,及时总结推广。认真总结试点社区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不断扩大试点范围,改进相应做法,在条件成熟后全面推广。与市各有关部门多方联动,联合市委文明办、市教育局、厦门老年大学等出台全市“五老”工作室、老年大学教学点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体系融合发展的指导文件。
聚焦活动,不断提质增效。坚持需求导向,指导“五老”工作室摸清社区青少年基本情况,建立活动需求清单、“五老”资源清单,实现供需精准对接。针对不同社区青少年个性化需求,精心设置活动内容与形式,不断提升活动质量,加强亮点宣传,提升吸引力。
加强引导,重视宣传激励。提升关心下一代实践活动在教学点各项活动中的比重,鼓励引导更多教学点学员积极参与关心下一代事业,选树优秀“五老”学员,适时对先进个人、集体进行表彰,推广服务积分兑换等激励机制。
来源:中国老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