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人才 | 戴修俊:钟爱音乐半世情缘

阅览:  日期:2023-12-01

开栏语:

他们是银发人才库中的成员,是“鹭岛银领·党旗红”的一面旗帜,也是我市银发人才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生动缩影。银发人才长期奋斗在各自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为用好用活银发人才资源,厦门市委老干部局持续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落实“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实施“党建引领奋进年”计划,有力激活银发人才“宝库”、汇聚银发力量,引导他们在党的建设、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产业发展、医疗义诊、文明城市创建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厦门离退休干部”公众号推出“银发人才”专栏,对我市各领域银发人才典型代表进行宣传,激励更多的老同志加入银发人才队伍,为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本期人物: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戴修俊。

 

 

戴修俊

钟爱音乐半世情缘

在中国共产党第102个生日时,《半世纪的情缘——荡漾在心中的歌》音乐会在思明区老干部活动中心音乐厅举行。

音乐会上,思明区老年人艺术协会艺术团以合唱、独唱、小组唱等形式,演绎了戴修俊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创作的《党旗颂》《翠竹颂》《厦门是个好地方》《这就是你》等音乐作品,这些歌曲抒发了戴修俊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无限深情。

20世纪80年代初,戴修俊告别军营,转业到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检察院任检察长。这一岗位的职责与音乐创作似乎没有什么关联,但他认为,工作和生活本身就是一首歌。工作之余,他不忘音乐创作,从工作实践中用心领悟,汲取营养,创作了《检察官之歌》。这首歌在全院唱响后,传遍全省检察系统,直至在全国检察系统唱响。

退休后,戴修俊担任起思明区老年艺术协会会长,他潜心组织了合唱团、民乐队、舞蹈队。经常白天指导老艺协的各类艺术排练、演出,晚上在家写歌、搞创作。每遇夜深人静,灵感上来,他立马披衣起床,开灯伏案写曲。然后经过自己反复吟唱,不断修改,直至满意为止才收笔入寝。转业至今,他创作了大量具有闽南特色的歌曲及说唱曲。在排练中,他对演唱、演奏和动作表情每个细节都认真指导。由于对作品和表演精益求精,在省文明委举办的文明歌曲评选活动中,他谱写的曲子《咏凤凰木》,获全省文明歌曲十佳。他改编的台湾童谣,原作曲钟哲亮的《月亮月光光》,被省文化厅推荐成为第十届中国国际合唱节和第十四届中国合唱节演唱曲目,获得好评。在区老艺协工作时,他贴近老年人生活,体验老年人的思想情感,先后谱写歌曲《快乐金秋》《人间重晚晴》等,充分反映老年朋友对晚年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追求。老年朋友说,戴修俊创作的歌曲,我们爱学,爱唱,接地气,贴近老人朋友的心,是我们老年人的歌。

戴修俊还带领老艺协各专业队伍深入街道、学校、敬老院和农村宣传演出,深受群众赞赏喜爱。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还走出国门一展风采,先后与新加坡等国外的老年合唱团交流演出,为国争光。他秉承海峡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到台湾、金门地区演出,同时邀请台湾、金门老年文艺团体到厦门交流演出,深受好评。他还主动帮助指导、指挥其他合唱团排练和演出。有一次演出中,兄弟合唱团的指挥突发急病,无法登台,他应邀毅然登台,担任指挥,让对方无比感动。

 

戴修俊退而不休,积极参加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组织生活和党员活动,组织成立老艺协党支部,并承担支委会工作,参加老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到社区参加社会活动。还被思明区机关党工委授予“我身边的好党员”的光荣称号。现在,戴修俊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不断开拓创作新思路,让夕阳更红。

 

(钟英、惜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