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人才 | 黄献伟:笔耕不辍 生动普法润物无声
阅览: 日期:2023-10-30
开栏语:
他们是银发人才库中的成员,是“鹭岛银领·党旗红”的一面旗帜,也是我市银发人才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生动缩影。银发人才长期奋斗在各自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为用好用活银发人才资源,厦门市委老干部局持续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落实“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实施“党建引领奋进年”计划,有力激活银发人才“宝库”、汇聚银发力量,引导他们在党的建设、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产业发展、医疗义诊、文明城市创建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厦门离退休干部”公众号推出“银发人才”专栏,对我市各领域银发人才典型代表进行宣传,激励更多的老同志加入银发人才队伍,为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本期人物:厦门市检察院原副局级检察员黄献伟。
黄献伟
笔耕不辍
生动普法润物无声
黄献伟: 人虽然老了,但我还是有着满满的童心。关心下一代工作利国利民,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其乐无穷。 这一天,在不知不觉近三个小时的采访中,黄献伟回忆起许多美好往事,也畅聊很多宝贵经验。他悄然爬上额头的白发,刻录岁月风霜的皱纹里,凝聚的是一名老检察人不断前行的信念和坚守。 出生于1956年的黄献伟,于1984年7月通过招考进入厦门市检察院,这是他人生无数个转折点里又一个新开始。在市检察院,他主要从事综合文字工作,从普通干部做起,一步一个脚印,一直做到办公室主任、三级高级检察官、副局级检察员。 2016年6月,黄献伟光荣退休。退休后的他依然创作热情不减,笔耕不辍,不断有小说、散文、剧本、相声等文艺作品问世。2019年,他撰写的微影视剧本《担当》,在当年全省检察机关主题文学创作征文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在市检察院推出的“全民阅读、书香市检”读书分享系列活动,他也付出许多努力。 黄献伟是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成员之一,并担任厦门市通俗文艺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同时,他还当选为福建省检察文联理事、文学会副会长。他与王宏山合作的检察题材小品《过年我家不收礼》,在全省首届检察系统文艺汇演中获二等奖,并荣获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品创作“金鼎奖”。因长期发表法治宣传文章,他还连续多年被厦门日报、厦门广电评为“优秀通讯员”。 有朋友曾问黄献伟,是如何将检察院工作与文艺创作这两件事演绎得如此完美?他说,文学不仅能与本职工作很好结合,还能起到推动、促进、增光添彩的作用。法律原本是生硬的条文,而以文学形式开展法治宣传,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才能让法治教育“活起来”“实起来”。 退休后,黄献伟似乎更忙了,尤其是担任市检察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后,他每周到单位两次,还要与相关社区开展“关工共建”活动,开设读书分享讲座:他走进社区、农村,为社区志愿者、青少年儿童代表以及同安区三秀山村留守儿童开设讲座…… 2019年,黄献伟兼任市检察院老党员志愿者服务队队长。4年来,他与湖里兴隆社区开展“讲古话仙”谈法治活动;他还联合厦门江夏文化研究会共同举办家风传承活动,用生动的历史故事启发青少年,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黄献伟的努力并不止于此。他还与思明区筼筜书院合作,对思明、湖里两区的监外执行人员开展法治专题辅导讲座。针对未收监的未成年违法犯罪人员,结合自身经历开展宣讲,并结合案例分析这些青少年走上歧途的原因,让特殊群体重回正轨。 普法讲座取得良好效果,并在全市得以推广。退休7年来,除了发表200多篇高质量的文艺作品,他还用充满人性、良知、散发着正义光芒的文字,为法治建设建作贡献。 来源: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