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人才 | 陈元麟:为老一辈艺术家立传 薪火传承优良传统

阅览:  日期:2023-06-14

  

开栏语:

   他们是银发人才库中的成员,是“鹭岛银领·党旗红”的一面旗帜,也是我市银发人才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生动缩影。银发人才长期奋斗在各自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为用好用活银发人才资源,厦门市委老干部局持续深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落实“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实施“党建引领奋进年”计划,有力激活银发人才“宝库”、汇聚银发力量,引导他们在党的建设、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产业发展、医疗义诊、文明城市创建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近期,“厦门离退休干部”公众号推出“银发人才”专栏,对我市各领域银发人才典型代表进行宣传,激励更多的老同志加入银发人才队伍,为厦门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本期人物:市文联专职原副主席、厦门文学院原院长陈元麟。

 

陈元麟

为老一辈艺术家立传

薪火传承优良传统

 

   文艺事业如同一场永不谢幕的长剧。只有了解,才能理解;只有理解,才能更好地传承。

 

   去年8月,由厦门市文联扶持资助,市作协具体负责执行的“珍珠湾文丛”(第六辑)与广大读者见面。陈元麟的散文新作集《风的微笑》入选,该书记录著名雕塑家李维祀,作曲家谢旭、袁荣昌,摄影家李开聪,画家林岑、韦江琼、孙煌、郑起妙、洪瑞生、林生等10位艺术家的传奇人生。

   说到《风的微笑》,不得不提到《厦门文艺人物专辑系列》丛书。为了给我市有一定造诣的老一辈作家艺术家立传,从2009年起,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决定推出这套丛书。每年出版3至5位艺术家专辑,每个专辑包含艺术家传记、作品、评论文章以及一部电视专题片光盘。主编由陈元麟兼任。两年后,陈元麟即将退休。领导对他说,“你熟悉情况,还是继续发挥余热吧。”于是,他延续了这项工作。因为人手不足,退休后,在主编这套丛书之余,他也亲自动笔,担纲部分撰稿。

   陈元麟从20世纪70年代起,就从事文艺创作、编辑、评论和行政工作,曾担任过市文联专职副主席、厦门文学院院长,并兼任过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和厦门市作家协会主席等职务。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厦门文坛的见证者和亲历者,虽然撰写传记颇费时间和精力,他却乐在其中。

   他在序言中写道:“采写对象基本上都是相识多年的老文艺家,每一次采访,都是老友促膝谈心。在不设防的交流中,了解了他们的创作初衷和奋斗过程,了解了他们的生活习惯与艺术风格,从而遗憾着他们的遗憾,快乐着他们的快乐。”他直言:“我很享受这个过程”。

   退休十多年来,陈元麟先后写了20余篇、50余万字的人物传记,此次《风的微笑》便是择选其中的10篇结集出版。他说,20世纪上半叶出生的这一批艺术家很特殊,成长的历史语境带给他们太多磨砺甚至苦难,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追求艺术和表现艺术的方式。

   陈元麟认为,《风的微笑》的出版,是向老一辈艺术家的致敬,也激励青年文艺工作者传承老艺术家的优良传统,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他说,“文艺事业如同一场永不谢幕的长剧。为了让先人匠心独具的艺术创造成为今人的精神资源,后来者应该了解前辈文艺家探索奋斗的心路历程、艺术追求。只有了解,才能理解;只有理解,才能更好地传承。”

 

 

  来源: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