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辉闪耀】献爱老心 架康乐桥——退休干部王玉龙奉献老年体育事业的故事
阅览: 日期:2022-06-22
“心向老百姓,没有办不成的事”
船到码头车到站。2011年,王玉龙从副厅级的领导岗位退休了。原本想着趁退休后的闲暇,过一段含饴弄孙的晚年生活。但后来,组织上有意让他重新“出山”,为海沧区老年体育事业再立新功。面对组织的信任,他欣然接受,担任起海沧区老体协主席一职。
海沧区老体协属于群众团体组织,初期都是由少数几位热心的老同志义务帮忙。王玉龙上任后,面对协会缺少专职工作人员和活动经费的情况,也有些犯难。
怎么办?身为副厅级退休老干部的他,放下身段,主动向党政领导汇报工作、争取支持,领导有感于他这种为老同志服务的精神,给予大力支持。
人员、经费到位了,就得用心为老同志办实事。此后,他用多年来行之有效的工作法宝——下基层、走社区,了解老年人们的意愿与需求。在走访调研过程中,他发现海沧区长期以来没有建立起老年活动中心,让老同志缺少参加活动的规范场所。
建老年活动中心是惠民之举,是政府对老年群体呵护与关心的体现,他一直把这事记挂在心。此后,他积极推动老年活动中心建设,多次与市、区两级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在他的多方奔走之下,海沧区老年活动中心终于在他的任期内建成,预计今年7月投入使用。
“只要心向老百姓,就没有办不成的事。”谈起区老年活动中心即将投入使用,王玉龙更是笑容满面。
“工作做到位,结果就会水到渠成”
作为区老体协的带头人,王玉龙深知,要架好老同志通往幸福的康乐桥,重在把老年人对体育活动的热情激发出来,并参与其中,才能让他们真正享受到体育活动带来的健康生活福利。
为此,依托老体协王玉龙成立了老年艺术团,艺术团下设柔力球、门球、气排球、篮球等多个协会,海沧本土的“送王船”“蜈蚣阁”等传统闽南文化元素也时常出现在艺术团的活动中。艺术团成立至今,已承接了市、区众多大型活动演出,创新推出的“千人功气球”项目,曾在“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厦门市万名老年人体育健身展演”中作为压轴节目,受到省、市领导的赞扬。
在此基础上,王玉龙提出让健身与文艺结合、传统与创新结合。融合舞蹈、音乐等文艺元素进入健身活动中,紧扣老年人健身需求,以各自的特色和传统项目为引领,不断丰富老年体育活动内容和范围,让体育活动变得更有吸引力。同时,坚持普及与提高结合、节庆与常年结合。在宣传普及的过程中,发掘其中水平较高的老同志,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从而带动更多老年人参与到老年体育活动中。最后,他还强调分散与集中结合。让每一位老年人就近参加各自片区的体育活动,不必为了前往特定体育场所而苦恼。
“五个结合”的做法一经推出,受到许多老同志的交口称赞,越来越多过去不爱参加活动的老年人,也纷纷加入了体育健身的行列。很多参加老年体育活动的老同志感叹:“这些丰富的老年体育活动,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对老同志的关心与呵护。”
王玉龙听了,会心一笑,他心想:“只要工作做到位,结果就会水到渠成。”
“看到老同志笑脸,我就感到欣慰”
在全省创建老年体育健身康乐家园的工作中,王玉龙同样尽心尽力。考虑到创建康乐家园,仅靠老体协一家单位的单打独斗远远不够,需要形成思想统一、氛围浓厚的创建环境。于是,他率领老体协的工作人员对全区18个共建部门和单位逐个上门拜访,既宣传着创建康乐家园的意义又广泛征求意见。老领导对老年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让许多部门领导深受感动,在人员、经费和土地规划等关健问题上都给予大力支持。
在王玉龙的大力地推动下,海沧区康乐家园的创建已基本实现全区全覆盖,达标率走在全省前列。
在此基础上,王玉龙又通过老体协在各村居举办“康乐大讲堂”活动,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多样化的课程在潜移默化中逐渐转变了老年人的“旧”思想。之前的拆迁工作中,很多老年人带头反对、给政府出难题,但随着思想观念的转变,现在老年人还会主动配合政府给拆迁户做思想工作,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
如今,海沧区老体协不但创建了区级老年人体育健身馆,依托海沧体育中心建起了一流的门球、排球馆;各街道、村居也都建有大大小小数十个健身点、活动室,形成多个示范点。全区保持着6支千人以上规模的项目队伍,让海沧老年人真正实现“老有所乐”。
“这几年,我们海沧老体协的工作,不但受到国家体育总局和省、市领导的高度肯定,获得了全国、省、市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看到老同志参加老年体育活协时的开心笑脸,我心里就感到特别欣慰。”谈起老体协这几年的工作,王玉龙内心充满喜悦。
(海沧区委老干部局余亚玲、杜晋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