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特区精神 续写春天故事——厦门市老同志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阅览:  日期:2020-10-19

  “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10月14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要从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大局出发,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持续在同为经济特区的厦门引发强烈反响。厦门的老同志纷纷表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做到“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要大力弘扬特区精神,始终做到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在党忧党、在党兴党,站在40周年新起点上,继续为“春天的故事”添砖加瓦,为推动厦门经济特区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贡献智慧和余热。

  市政协原副秘书长、市政协离退休党总支委员沈松宝感慨,作为当年这一批批“闯”过来的老干部,听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后,我热泪盈眶。兴办经济特区,是我们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和伟大创举。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工作期间的改革发展实践,充分体现了勇于突破、敢于创新的大无畏精神,为厦门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示范、引领下,厦门先行先试,“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层层铺开一系列“敢为天下先”的经济探索与制度创新。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只有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经验是过去的总结,也是对当下实践的启示。40年的探索实践,深圳和厦门既解决了改革认识论问题,又解决了改革方法论问题,做到既有想法,又有办法,为新时代啃“硬骨头”提供路径和方法,奠定了底气和智慧。

  作为厦门特区发祥地,湖里区的多位老同志听完讲话后,都在第一时间抒发激动之情。

  湖里区人大原副主任黄炳辉说道,作为厦门经济特区发祥地,40年来,湖里区充分发扬“敢拼会赢”的精神,不懈奋斗、先行先试,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高素质、高颜值的中心城区。我生在湖里、长在湖里、工作在湖里、退休在湖里,这点感受和体会最深。厦门原来是对敌斗争最前线英雄城市,与金门一水之隔,两岸对峙,炮火不断,岛内基本上没有工业,有几家工厂也都建在后方的杏林。直到1981年10月15日,随着一声开山炮响,厦门经济特区在湖里破土动工,拉开了经济特区建设的序幕。没有十一届三中全会,没有改革开放,没有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就没有厦门特区今天的繁荣景象。“爱拼敢赢”的特区发祥地精神,也正不断激励着新时代的建设者们。

  湖里区人大原副主任叶春和动情地讲,今年是厦门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厦门今日的成绩离不开一代代特区人的艰苦创业,现在特区的经济、社会事业,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厦门特区所受党的雨露和恩泽有目共睹、与日俱增。作为一名老党员、老干部,我有机会参与并见证湖里区东部旧村整村改造的项目,这是我一生的荣幸!我从事征迁工作17年,赶上了厦门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未来我还要继续发挥余热作用,为推进“岛内大提升”作出一份贡献。

  湖里区老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郑道节感慨,经济特区发展奇迹是中国发展奇迹的一个缩影!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以“十个必须”总结出十条宝贵经验,这是我们党对经济特区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新时代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金砖厦门会晤时对厦门的肯定一样,“厦门是一座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也是“一座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如今厦门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蓝图蓬勃发展,我为自己是一名厦门人而感到无比荣耀。

  (翁艳丽 游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