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脱贫攻坚新成就】(一)白云山下最美畲村脱贫攻坚焕新颜

阅览:  日期:2020-08-17

  编者按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按照全国、全省老干部局长会议精神和全市老干部工作会议精神,市委老干部局组织老同志开展“我看脱贫攻坚新成就”专题活动,以老同志的亲身经历和感人事迹,讲好中国脱贫攻坚故事,传播好声音,传递正能量。即日起,我局微信公众号将陆续刊登全市老同志撰写的征文、感言,敬请关注。

 

  如果你去过福安白云山你一定会被千奇百怪的石槽石臼所吸引,这是第四季冰川期留下来的地质地貌,美丽的畲族穆阳村就位于神奇的白云山下。这里山高林密,平均海拔2000多米,沟壑纵横,河流众多,土地资源稀缺,很难见到一块完整的土地。十几年前我曾在表姐家小住过,当时表姐家住的瓦房低矮漏雨,门前不远处就是水流湍急的溪流,河床上乱石密布。因为土地有限,附近的村民在枯水期,扒开石头,垒起堤坝,在稀薄的土地上种植一些农作物,但是汛期一到,刚刚耕种的农作物就会被汹涌的洪水席卷而去,所有的辛劳也就荡然无存,村民们只有望河兴叹。表姐一家窘迫的家境和忧愁的眼神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中。

  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中,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后,在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市县领导深入田间地头,认真分析当地的生态资源环境,带领乡亲们调整产业结构,把目标定准了发展当地水蜜桃,成立了“穆阳水蜜桃研究会”,并将畲族经济开发区定为万亩水蜜桃苗圃生产基地。市县领导在积极贯彻精准扶贫的同时,积极帮助农民解决资金和技术问题,实行科技下乡、政策帮扶、资金扶持的政策,积极引导农民种植水蜜桃,大力推广、普及穆阳水蜜桃栽培技术,使畲民们很快掌握了从种植到病虫害管理等全部技术和技能,果树种植达2万多亩,产量5000多吨,产值1500多万元,使穆阳成了远近闻名的水蜜桃种植基地。为了确保水蜜桃种植基地旱涝保收,村里大力开展农田基地及基础设施的建设,村里修筑的防洪堤坝和水渠,使肆意的洪水变得驯服,并造福百姓。随着福安高铁和高速公路的开通,村寨也修筑了水泥路面,把大山深处和外界连通在一起,也给水果等农副产品的销售提供了必要的交通保障。

  “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水蜜桃的种植,富裕了乡村,留住了远走他乡的年轻人,也迎来了四邻八乡的游客。每年三月是草长莺飞的时节,也是桃红柳绿,燕子翻飞的季节,穆阳以桃花为媒大力发展旅游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穆阳桃花节已经是闻名遐迩,声名远播。现在从厦门到福安的动车非常便捷,再也不用翻山越岭,舟车劳顿,3个小时的行程我们就到了穆阳桃花源。扑面而来的是粉色的花潮,沁人心脾的是桃花的清香。穆阳的桃树树径粗大、树冠繁茂,花开满树,如烟似霞。用唐代诗人白敏的诗来描绘再恰当不过:“千朵秾芳倚树斜,一枝枝缀乱云霞。凭君莫厌临风看,占断春光是此花。”

  桃花绮丽而又浪漫,三千年前的《诗经》就赋予桃花最美好的寓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人们希望在桃花树下结下“三生三世桃花缘”。所以穆阳村以花为媒,已连续举办多届桃花旅游节,“以旅兴农,带动乡村振兴,打造白云山下,最美畲乡”是主办方的主旨。今年的主题活动是“缘定桃林”,此次活动旨在借助畲乡桃花节这一平台,充分展示穆阳畲族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观。走出桃花林,又走入了以花为媒的人文盛宴,赏桃花、品美食、观民俗,活动中有各种民俗文化活动展演,其中身着畲族服饰的畲族婚礼表演和畲族姑娘们的献茶迎宾曲最令人难忘。近年来穆阳村适应市场需求进一步拓展了桃花的深加工产品,比如桃花纸伞、桃花酒、桃花酱、桃花饮品以及美容养颜产品桃胶等。旅游带动了农副产品的销售,在桃花林外的观光大道上,汇集了村民们设立的售卖摊位,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撑一把穆阳纸花伞,喝一碗“坦洋工夫”茶,品一盅桃花酒,吃一碗穆阳米线,嚼一块烤肉,幸福与满足从心底升腾。

  傍晚,霞光满天,溢光流彩的云霞和芬芳绮丽的桃花倒映在静静的穆水河里,农家人的脸上也洋溢着桃花一样的笑脸。此时,表姐家别致的农家乐客栈已经是宾朋满座。吃着穆阳河特有的野生鱼,喝着桃花酒,在婆娑的桃花树下,在微醺的暖风里,沉醉,不知归路……

  (安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