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坚持党建引领 凝聚“银发力量”
阅览: 日期:2025-07-17
基本情况
为加强区直机关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经湖里区委常委会研究同意,2024年4月,湖里区区直机关离退休联合会、区直机关离退休党委先后成立,为老同志打造了学习交流、发挥作用的主阵地。截至2025年7月,离退联共有会员397人,离退休党委共有党员232人。成立一年多来,累计开展3000余人次的学习教育和文体活动,既丰富了退休生活,更凝聚了“银发力量”。现在,机关退休的老同志们经常说:“离退休党委是老同志的家!”
主要做法
健全组织构架,让“家”有主心骨
搭好“架子”
区直机关离退休党委设书记1名,副书记1名(兼纪委书记),委员5名,下设7个离退休党支部,共有党员人数232人,均从区直机关29个“合编”支部中划转而来,实现在职党员和退休党员“分流管理”。
选好“当家人”
选举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乐于奉献的离退休干部党员担任支部班子成员,并按照“一支部一后备”标准,择优选拔7名离退休干部党员担任后备书记,确保组织力量“接得上”。
理顺“机制”
明确区直机关党工委为主管单位,接受区离退休干部党工委的党建指导,落实好办公场地、工作人员、经费保障等制度。
抓实理论学习,让“家”有向心力
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党委会研究工作,按要求开展组织生活会和年终总结,落实党委书记上党课制度。采取“线上为主+线下为辅”开展学习教育。充分利用“厦门党建e家”打造线上“指尖”课堂,每月发布学习专题,老党员在线上参与学习发言,已开展线上学习15次。线下学习注重实践与互动。定期开展“送学上门”活动,先后组织到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同安竹坝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和“银龄聚力·红心向党”主题读书班,让离退休干部党员将党的创新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丰富活动载体,让“家”有烟火气
红色教育“忆初心”
以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定期组织离退休干部党员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先后组织参观厦门海堤纪念馆、翔安华侨馆、海沧开台文化展示馆、竹坝归侨史记馆等红色教育基地,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党性修养。
兴趣小组“添乐趣”
积极创新活动方式,根据退休党员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依托区老年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丰富的阵地资源,成立7个兴趣小组,每周定期开展门球、健身操、机关音乐班等小组活动,促进老党员之间的交流。
文体活动“增活力”
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如环湖健步行、重阳登山、文艺汇演、趣味运动会、元宵游园会等,活动参与高达2400人次,既丰富了离退休干部党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又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也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做好关心关爱,让“家”有温暖味
党委、支部班子成员带头关心关爱退休党员,传递党的关怀与温暖。定期组织重阳节敬老庆生、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等仪式。每年七一、春节前,组织所属支部对生病住院和家庭特别困难的党员进行摸底,累计对24名困难党员进行慰问,让老同志感受到离退休党委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引导发挥余热,让“家”有大作为
看发展“鼓干劲”
2024年,湖里区开展“聚银发力量,促东部发展”主题活动,组织150余名老同志深入湖里东部片区,亲身感受湖里区在基础教育、生态环境、城市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新成就,引导老同志为湖里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走乡村“助振兴”
今年以来,湖里区积极组织引导离退休干部下乡助推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先后到翔安澳头村、海沧青礁村等开展3批115人次“引客下乡”活动,点赞乡村振兴,弘扬红色精神。
献余热“显担当”
离退休党委现有30余名党员被纳入区级银发人才库,离退休党委积极配合区委老干部局,引导银发人才和广大离退休干部党员参与基层治理、法律调解、理论宣讲等工作,助力湖里区高质量发展。
(湖里区区直机关离退休党委书记 雷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