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关工委执行主任王建双来厦调研

阅览:  日期:2008-06-24

 
    王建双主任(左一)看望启明学校学生
 
 
    6月4日至6日,王建双主任对厦门市关工委在抓典型、创品牌、设基地等问题进行调研,在听取市关工委如何实施关爱工程、基地建设和对台交流情况汇报后,深入我市工读学校、市外来员工子弟学校和同安区进行考察指导。
 
领导亲切关怀  学校越办越好
    王建双主任长期以来,对厦门工读学校十分关心,早在2005年就把省、市关工委对工读学校的调研报告转报汪毅夫副省长,并得到汪副省长的亲切批示,促进工读学校的发展。于6月5日下午,在市关工委主任郭安民等领导陪同下,亲自到工读学校进行调研,王主任首先看望了学校教职工,参观学生管理单元、课堂和实验室,并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交谈,仔细询问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课余活动情况,与校领导亲切交谈。学校党支部书记、副校长陈筼筜和副校长秦超介绍了工读学校的基本情况。学校于去年10月从湖里区林边搬迁至集美区后溪孙坂北路,更名为“厦门市启明学校”,新校舍比旧校舍大5倍,可容纳在校生200人,还增设了女生部,是目前我省唯一一所工读学校。学校专门接收在我市就读的有轻微违纪和严重不良行为的“问题学生”。学校采取“低起点、缓坡度、小步走”的方式,实行集中食宿半军事化管理等制度,老师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娱乐,要让学生改正坏习气并掌握必要的文化科学知识,老师要付出比对普通学生多几倍的精力。学校领导还谈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特别称赞市关工委和“老妈妈”帮教组及老战士关爱工作团,多年来与工读学校共建共育,帮助学校建设和学生健康成长,付出了许多心血。王主任听了汇报后充分肯定学校工作很辛苦,创造了很多好经验,学校越办越好。在座谈中,还认真诚恳地与学校领导探讨关工委在对偏差少年的教育中应做什么工作等。
 
为民办校  办出特色
    王建双主任和省人大原副主任朱亚衍,在郭安民等领导陪同下,6月6日,深入到市外来员工子弟学校,听取汇报,并视察新校区建设工地,和学校师生合影留念。
    为了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上学难的问题,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市关工委于1999年9月创办了厦门市外来员工子弟学校,作为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实践基地,学校秉承“一切为了外来员工子弟健康成长”的办学宗旨,关工委老同志为学校的建立与发展呕心沥血,学校得到各级领导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经过9年的不懈努力,学校办出质量,创出特色,树立了品牌,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由开设之初12个班600多个学生发展到今天的36个教学班,1650多人,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九年一贯制民办“窗口学校”。去年,市政府决定划拨4万多平方米的土地,规划建设成54个教学班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目前新校区正在施工建设中。多年来始终关心支持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朱亚衍老市长,看到学校的发展,深有感触,感慨良多。他还十分关心学校师生,他说校舍已用多年,要尽快对房屋建筑和电源线路的安全,进行一次认真的检查,该修的要修,确保安全办学。王建双主任在听取校长胡立钲的汇报后,高兴地称赞子弟学校:“办得好,你们办了件大好事!”
 
创建基地  服务青少年
    6日下午,王主任在郭安民等领导和同安区委书记高玉顺、组织部长吴毅飚陪同下,考察了作为市竹坝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的配套项目--北山农场(五七干校)和溪西青年无公害蔬菜基地。
    北山农场和溪西村均毗邻竹坝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地处同安五显镇东北部,北山农场占地351亩,其中现有房子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耕地30多亩,土地肥沃,雨水充足,是青少年学农实践的好地方。溪西村拥有耕地1900多亩,目前在村里从事蔬菜种植业的青年较多,是远近闻名的蔬菜专业村。同安区关工委执行主任陈再文汇报说,把溪西村作为市、区两级关工委农村工作联系点,帮助溪西村建立800亩“青年无公害蔬菜基地”,“基地”的立项工作已在报批中。王主任听后,非常高兴,他说,要让城里的孩子从小懂得,农民是怎样辛苦、耕种,懂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深刻含义,加深对农村、农业、农民的感情,现在中央很重视“三农”工作,我们要抓住机遇,搭建平台,你们在溪西村找到这样一个基地很不错,有这样一个组织,一个平台,就能很好地教育下一代。同安区委书记高玉顺当场表示积极支持这两个配套项目建设。为了加快对竹坝综合实践基地建设步伐,王主任还专门与市委何立峰书记交换了意见,进一步说明了建设好综合实践基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何书记明确表示已定了的项目,一定继续支持建设好。
    全市各级关工委要根据王建双主任反复强调的关工委工作要“抓典型,创品牌,设基地,建机制”,抓出成效,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新发展。(林明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