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一家亲共叙“好家风”———第九届海峡两岸关爱下一代成长论坛在厦举行
阅览: 日期:2017-06-23
6月16日至19日,第九届海峡论坛·海峡两岸关爱下一代成长论坛在厦门举行,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关工委执行主任刘群英,国台办七局局长杨毅,厦门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沈阳,以及台中市海峡两岸交流协会理事长蔡铃兰,台湾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副总执行长林碧玉、台湾创价学会执行长林廷锋等出席论坛并分别致辞。中国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刘雅芝、武韬、刘晓连分别主持论坛开幕式、主题论坛和作专题演讲。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琛,市关工委主任陈炳发、第一副主任黄杰成,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老干部局长陈秀蕊等领导出席论坛开幕式。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此次论坛以“好家风·好家训·好家教”为主题,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树立好家风、好家训、好家教为切入点,推进新时期的家庭文化建设。论坛吸引了来自海峡两岸的200多位专家学者、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以及相关慈善组织、传统文化教育机构和安徽省关工委主任张俊等10省市关工委负责人参加。
顾秀莲的报告指出,“两岸青少年是传承亲情、乡情、民族情的重要力量,是两岸社会往来的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神圣使命的未来希望和栋梁。”“海峡两岸一家亲,老少共圆中国梦”十大共建工程深入推进,使两岸青少年成为传承亲情、乡情、民族情的新生力量,成为两岸社会往来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少携手,着眼增进两岸青少年交流的内在动力,在交流中实现互亲、互爱、互信和互相认同,这对于提高和培养两岸下一代人的综合素质和奋斗精神,对于两岸和平发展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国台办七局局长杨毅表示,两岸持续深入交流合作在基层、在文化、在青少年。好家风、好家训、好家教积淀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传递两岸亲情和伦理的巨大力量,是两岸儿女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具体实践。
台中市海峡两岸交流协会理事长蔡铃兰表示,两岸共建好家风、好家训、好家教,就是坚守家庭的价值,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弘扬传统美德、传续良好家风、倡导健康生活、建设幸福家庭。“我们做到了,我们的下一代受惠了,今天的论坛就福泽无穷。”
台湾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副总执行长林碧玉认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五千年文明生生不息,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而这些大部分是以家风、村风、民风的形式体现和传承的。家风相连成民风,民风相容汇国风,有良好的家风的社会,必定是一个健康向上、文明进步的社会。
台湾创价学会执行长林廷锋认为,关爱下一代,是两岸共同追求的目标。促进两岸儿童和青少年的交流,需要“向下扎根、向前迈进”,这才可以使下一代成为两岸间传递和平与文化的重要力量。
会上有12位专家做了专题演讲。据中国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武韬介绍,中国关工委联手台湾财团法人“中国信托慈善基金会”及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关心下一代基金,在大陆21个省份建立了30所“关心下一代教育示范基地”。从2013年至今,已惠及学生33246名、教师2571名,相关学校的教学面积增长了124万平方米。论坛办还授予海沧院前社等两岸6家单位为“海峡两岸家教实践基地”。
18日,论坛代表除参加第九届海峡论坛外,还组织参观了海沧中医药文化展示馆、芦塘书院、青礁村院前社和漳州龙海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白礁慈济宫(村),并在院前两岸青创书院参加“好家风”经验交流会。嘉宾们纷纷表示,两岸家风家训同根同源,一脉相承。海沧经过探索实践,“弘扬耕读文化,传承优良家风”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今后两岸要加强交流,进一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提炼“好家风”在培育下一代过程中的经验,共同传承优良家风,为两岸青少年成长创造更美好的环境。市委常委、海沧区委书记林文生等领导,市关工委第一副主任黄杰成等领导陪同了考察活动。
本次论坛由中国关工委、福建省关工委、厦门市关工委和台湾省教育会、台湾创价学会、台中市海峡两岸交流协会、财团法人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等20家单位联合举办。(林明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