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青少年天文气象馆 看看云和天气的那些事
阅览: 日期:2016-10-25
未来天气怎么样?台风是什么样子?多少度才算高温?多少的降水才算暴雨?天气预报员到底是怎么工作的?这么多的问题,正是大气科学的魅力所在。哪里可以了解大气科学的秘密?哪里可以接触天气预报工作?狐尾山青少年天文气象馆正敞开胸怀,迎接小朋友们的到来。
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天文气象馆
厦门市青少年天文气象馆坐落于优美的厦门市湖里区东渡狐尾山气象局园区内。科普基地占地2000多平方米,主要馆区分为气象、天文、穹幕影院三个部分,各类天文与气象展品201件,科普画廊60米。
四月的一个工作日,天文气象馆的工作人员小汪早早到达了办公场所。今天,是个忙碌的日子,她和气象科普志愿者们要接待来自大同小学的300位同学。上午九点,小朋友们如约而至,一双双渴望知识的大眼睛紧紧盯着着科普馆里的各种模型。
气象科普馆的挂画和模型,每一个都包含着深厚的气象底蕴和知识。“这是风云一二三号卫星,每日提供半小时一次的气象观测数据和卫星云图”;“这是龙卷风模型,它体现了龙卷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这是雨量等级说明表,气象学上规定24小时内降水达0-9.9毫米为小雨,10.0-25.0毫米为中雨,50-99.9毫米为暴雨。”……气象科普志愿者详细讲解完一系列关于气象科普知识后,还会考核小朋友们的学习情况,如果小朋友们很好地回答了气象问题,还有机会拿到小礼品。
最后,是小朋友最欢迎的穹幕影院时间了。《迷离的星际》、《与麦哲伦同行》……同学们在大屏上欣赏影片的壮美场景的同时,也对天文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样有趣的参观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像这样的小来客,青少年天文气象馆一年要接待 100批以上。2015年,科普馆接待了3.1万宾客,其中,小朋友们就占了2.7万。
除了日常接待来客外,天文气象馆还积极开展科普下乡和进校园活动。每年,科普馆均开展“3.23”世界气象日、三下乡科技服务、科技人才周活动、“5.12”防灾减灾日、全国科普日等活动。2015年,科普馆还主动参加了福建省公共服务校园行活动,组织气象预报员到学校开展讲座19场,受众数千人;加强校园气象站的建设并举办校园气象站辅导员培训,培训老师 100多人;联合湖里区政府,针对全区78所中小学,在各校门口布设气象信息发布终端,实现天气预报、天气预警、气象科普知识点对点发布,把知识实实在在送到校门口。
气象科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它涉及大气物理、化学、大气运动等多方面问题。天气问题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可能对人类活动、工作生产产生重大影响。例如,2016年14号台风“莫兰蒂”,就给厦门带来严重影响。成立青少年天文气象馆,初衷就是为了更好地宣传气象科普知识,让青少年认识天气、认识自然,了解天气气候可能对社会历史产生的影响,增强气象灾害防御意识。
近年来,天文气象馆接待广大来客,广受好评。曾获得的称号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 “福建省首批省级科普教育基地”、“福建省首批优秀科普教育基地”、“厦门市首批市级科普教育基地”、“厦门市优秀科普教育基地”“厦门市十大优秀科普教育基地”、“厦门关爱联盟教育基地”、“厦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厦门市首批“校馆衔接”、“湖里区科普教育基地”单位等。
在这里,学生们可以近距离地感受大气科学的无穷奥秘,感受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密切关系,提升他们的气象科学知识素养,更加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树立气象灾害防御意识。这样的经历,将令他们获益终身。(张玲、陈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