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美德是什么?

阅览:  日期:2016-10-28

  

 

  家

 

 

  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对青少年个性发展和性格塑造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家风美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是每个家庭教育智慧的深刻体现,是青少年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

  家风美德是传承爱、善、勤、俭、美

记得我们小时候,不管来自父辈还是在家里受到的教育都是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与人为善、勤劳善良、尊老爱幼等等,所以我们兄弟姐妹个个都从小自己打扫卫生,生火做饭,吃饭时从来不浪费一粒粮食;吃有吃相,坐有坐相从外面回家,人没进门先喊长辈,出门都会给长者打招呼说明去向。上学用的文具如铅笔、橡皮等都是用到不能再用,拿剩下的铅笔头去父亲那里换。当然我们生长的年代大家的生活还是很贫的,但却让我们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这种优良传统不能丢。要让好的风气传承下去,我们的社会才能走向文明,让我们的孙辈践礼修德,快乐成长,用好的家风去熏陶他们,让他们从小做起,学礼仪讲文明,传承爱、善、勤、俭、美。

社会是由无数家庭组成的,国家是大家的家,所以树立良好的家风美德就能形成优良的社会风气。如开展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推进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崇尚文明的优良氛围。

  良好家风美德是一笔弥足珍贵的家庭财富

  大家对“家风”两个字并不陌生。许多古代大家庭都有家风、祖训,有的还被写进了书里。在现代社会,尽管多数家庭都没有成文的家规,但几乎家家都有家风。

家风也就是普通百姓所称的“门风”。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门风,它是祖祖辈辈,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家风的好坏与贫富贵贱无关,关键是长辈们的德行素养,他们言行身教,使之成为每个家庭成员都认可且遵守的无形无声的规矩方圆,是一笔弥足珍贵的家庭财富。

  向上、向善的家风,于家庭、于个人都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好的家风含有同心协力、相互体谅、相互扶持等因素,推而广之到人际关系上,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警惕“不重家风家规只谈赚钱”

  有人感叹,这些年来家风家规提得少了。有网友说,过年回家亲人们聚到一起谈得最多的,就是谁挣钱多、谁有出息,教育孩子时,也老是围绕这些方面讨论

  觉得家风“变淡”,首先和人口流动速度变快,家庭单元变小,家族意识弱化有关。再就是现代社会上一些自私自利、急功近利的因素被放大了。在一些人看来,家风家规是些虚头巴脑的东西,谈点现实的东西才有意义。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之前大家强调“忠厚传家久”,如今许多父母却担心孩子太老实,到了社会上吃亏。

  这与转型期社会心理的浮躁有很大关系。家风、社风、民风是互相作用的。受不良社会风气侵蚀,有些家庭迷信潜规则,把托关系走后门视作能事,这种扭曲的家风反过来又影响了社会风气。

  既要坚守也应有革新

  由此看,现在重提“家风美德”,也是督促我们反思为人处世有些东西不能丢。

  对家风家规的梳理,也算是精神上的寻根。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诗礼传家的内涵会随时代变化,但不管如何,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核心的价值观念应被长久坚守,这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当然,家风家规也要与时俱进。比如,传统的家风强调长幼尊卑的秩序和礼节。这可以教育孩子懂礼貌、尊师长,但过犹不及,若是苛求后辈时时处处都一丝不苟做到,吹毛求疵,则容易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

  社会在发展,家风美德可以注入新的元素。比如可以适当吸收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时代精神,鼓励个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呼应时代的需求。

  经典的家风美德意境高远、内涵丰富,催人向善向上,是人们涵养品德、砥砺成才的人生信条。记录经典家风美德,传播经典家风家规,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治家传统,在家风家规中传承民族信仰,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染力。泉州市泉港区关工委 庄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