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厦门市委老干部局创建省级文明单位活动简讯第6期

阅览:  日期:2015-09-14

 

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在行动
 
——市委老干部局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大事记
 
    在市委文明办、市直机关党工委的有力指导下,我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履职、主动作为,努力为党和人民事业、为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增添正能量,扎实稳步推进文明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下面我们以大事记的形式记录每一个闪光点:
 
荣誉篇
 
    1992年至今,市委老干部局荣获并连续保持“市级文明单位”光荣称号;
    1997年、2006年,市委老干部局两次荣获“全国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光荣称号;
    1998年至今,鼓浪屿干部疗养院连续六届获得“省级文明单位”光荣称号;
    2009年、2013年厦门老年大学分别荣获“全国先进老年大学”、“省一级示范校”等光荣称号;
    2010年、2015年,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两次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光荣称号;
    2012年、2014年,老党员志愿者服务总队连续两次被市委文明办评为优秀老党员志愿者服务队;
    2014年底,老党员志愿者项目荣获省委组织部、省直机关党工委创新项目三等奖(厦门仅两家单位获奖);
    2015年,市委老干部局妇委会被市妇联授予“妇女之家”光荣称号。
 
行动篇
 
    2012年初成立了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工作领导小组;2014年9月局领导人事调整,10月即调整领导小组成员;今年6月,又根据中层干部人事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充实领导小组成员,完善工作机制。
    2012年2月,印发《厦门市委老干部局开展省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实施意见》;
    2015年1月,印发《创建省级文明单位三年规划(2015年-2017年)》;
    2015年3月,印发《2015年度文明创建工作要点》;
    2015年8月初,局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工作,下发《省级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方案》、《创省级文明单位考核指标分解落实表》;
    2015年8月13日市委老干部局召开深化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动员大会;
    2014年以来,先后投入资金94.57万元,为争创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2015年1月开始,与《厦门日报》合办《鹭江秋红》专版,每月一期,宣传老干部工作和文明创建工作,营造创建良好氛围。
 
亮点篇
 
    推动解决了我市多年来的企业离休、5.12退休干部文明奖问题,共发放文明奖430万,使375位老同志受益。16位老干部联名向市委写感谢信,并向我局赠送锦旗。
    真情服务老干部,2014年来共组织走访慰问老干部3800人次,探望住院老干部270 人次,协助有关部门帮助处理老干部后事166人次,发放老干部及遗属各类慰问金385万元,审批老干部护理费500人次,为老干部排忧解难300多件次。
    开展局机关党员干部与困难老干部及遗偶结对帮扶活动,每名党员结对帮扶1-2名困难老干部和遗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积极开展利用社区资源为老干部服务工作,先后成立4个老干部四就近服务站和6个区的工作试点,指导各社区举办“四就近”活动10余场,参加人数近300 人次,为60多位老干部免费安装居家宝。光明网以《为老同志营造“家”的归属感》,厦门日报以《市委老干部局创新’四就近”服务》进行了专题报道。
    开展“我看美丽厦门新变化”和“我为美丽厦门添光彩”活动,围绕中心,融入美丽厦门共同缔造。通过读书班、通报会、培训班、研讨会等多种方式,引导老同志理解、支持、参与共同缔造,发挥正能量作用。先后组织省市级老领导、地厅级老同志、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参观美丽厦门共同缔造示范点。并专门组织人员为一些年事较高、行动不便的老同志送上宣传册。2015年6月23日《中国老年报》头版头条、6月29日《厦门日报》头版报道了我市组织老同志融入、参与美丽厦门建设的做法。
    组织编印《厦门市老干部政策文件选编(1999-2014年)》及《老干部工作实务指南》,指导、督促各级老干部工作,今年还将编印《厦门市老干部工作政策选编(2014-2015年)》。
    深入调研,破解难题。先后开展“退休干部管理体制机制”、“建立特殊困难离休干部帮扶机制”、“离休干部无工作遗属大病救助”等课题调研,调研成果获得上级部门肯定。
    建立老党员志愿者服务总队,推动全市各单位成立35支老党员志愿者服务队,15个老党员志愿者服务基地,老干部书画社、宣讲团和文艺队各1个(支),千余名老党员志愿者活跃在厦门的各个角落,巡查市场、督导交通、帮老扶弱,为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贡献力量。
    为净化青少年成长社会环境作出积极努力,市关工委在全市组织“五老”网吧监督员494人,经常对辖区网吧巡查。2014年全市“五老”开展巡查123499人次,劝阻未成年人进入网吧4467人次,配合有关部门重点对辖区45所学校周边的525家经营商户进行检查。
    在青少年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2014年全市关工委“五老”报告团到各级学校、社区、企业开展传统教育、爱国宣讲、法律法规宣传等共计2232场,受益师生156507人次。
    帮贫助困,关爱下一代。2006年起市关工委与全市12个单位联合发起组建“厦门关爱联盟”,组成一支以“五老”志愿队为骨干的10万余人的关爱队伍;创设跨地区的教育(实践)基地25个;建立19个冠名的关爱基金,出台实施《民间关爱助学工程》意见。近五年来通过关爱联盟平台,全市每年平均筹集到社会助学、奖学的资金达2500多万元,已资助贫困生近13万多人次。
    关爱帮扶特殊群体青少年。市关工委吸纳军地15个单位联合组成“关爱特殊群体青少年工作联合体”,积极配合市公安局收容所、戒毒所、市启明(工读)学校、思明区特教学校及厦门监狱,开展帮教工作。2014年,全市共开展帮教与青少年结对2487对,转化青少年1691人,这一做法被省关工委誉为“创新帮教问题少年体制机制的厦门模式”。
    市老年大学老妈妈关爱团到共建单位开展“普法教育”、“大手帮小手”、“教唱一首歌”、“送技能进监所”等共15场帮教活动,帮教人数900余人,刘爱治团长被评为福建省志愿者先进个人,林淑莲同志被评为全国志愿者先进楷模。 
    立足厦门区位优势,积极开展海峡两岸青少年和海外交流活动。市关工委自2008年至今连续7届承办“海峡论坛•海峡两岸关爱下一代成长论坛”,创办《两岸家教》刊物,两岸交流人数达2300多人,其中台湾地区参与交流机构130多家,1000余人次。市老年大学2014年举办了两期海外教学班,来自德国、英国、法国的共计50名老年朋友参加了老年大学有关课程学习。
    市老年大学办学特色鲜明,办学成效显著,老年学员人数逐年增长。2014年共有在校学员5738人,2015年学员增至6037人,开设课程73门, 92个教学班。目前全市办起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391所,在校学员59192人,占全市老年人口的21%。
    加强内部管理,推进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全面修订完善,今年4月印发《市委老干部局内部管理制度汇编》,共制定11大类45条规章制度。
    从严监督,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2014年“三公经费”支出比上年减少34.7%,2015年上半年“三公经费”支出比上年同期减少10%。
    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同志提供工作舞台,近期,提拔任用了12位德才兼备的干部。
    热心社会公益。积极响应“慈善一日捐、万人献爱心”活动, 2014年以来局机关干部职工共捐款2万余元。市关工委开展助学助残活动,2014年关工委系统组织捐赠助学款4306多万元。
    营造优美、温馨的工作环境,创建局机关办公楼文化长廊,利用老干部书画社优势,邀请老同志创作书画作品,提升办公楼文化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