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切献给党”
阅览: 日期:2011-06-30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90周年华诞。90年的伟大历程向世人昭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实现独立、解放、幸福和富强。
我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回忆跟着共产党走过的53年不平凡历程,这无疑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8·23”炮战的前前后后
我家住在厦门海防前沿的黄厝溪头下社。在日寇侵略厦门时期,这里已是日军军舰炮轰、飞机轰炸的重灾区。厦门解放后,这里又是海峡两岸对峙的海防前线。由于敌机经常投弹轰炸,炮击村庄,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的损失。1954年的“9·3”炮战中,国民党军队的炮弹,落在这个仅一平方公里的村庄就达500多发。那次炮战中,我的右脚中弹受伤,住进市中山医院手术治疗,捡回了一条命。1958年2月15日,我怀着报国豪情,踊跃报名参军。放下锄头,走进军营,光荣的当上一名人民炮兵。入伍以后,经过五个多月的短暂紧张训练,我很快学会并掌握炮兵一专多能的本领,即无线、有线、炮手、防化、步兵武器射击等。1958年7月中旬,奉上级命令,我们的炮兵营开进白石炮台阵地。执行炮击大担岛、二担岛、三担岛敌人军事设施的任务。这次战斗打得非常激烈,金门守敌向我炮阵地猛烈反击。在战斗中,我被埋在阵地里,幸好战友及时抢救,夺回了一条命。
1958年8月22日晚,我们的炮兵营奉命从白石炮台阵地转移到石胄头阵地,执行“8·23”炮击金门的战斗任务。先后参加向大、小金门岛敌军事设施的七次大规模的炮击。在此期间,打打停停、停停打打、半打半停的小型战斗,已无法计数。我们的炮营充分利用“打打停停”的间隙,抓紧时间,边打边训练,边打边施工——构筑永久性的阵地。在这次战斗期间,有多名战友英勇为国捐躯。据有关史料记载:“8月23日傍晚,厦门前线部队近500门大炮一齐开火,不到一个小时就打了近2万发炮弹,整个金门岛顿时淹没在硝烟之中。”
1960年6月15日晚,我们炮兵营奉命从南安莲河码头渡船出发,进入小嶝岛的炮阵地。在6月17日和6月19日对大、小金门岛的敌人军事目标,进行猛烈的炮击,用强大的炮火“迎送”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也就是震撼中外的反美炮击大示威,这在我党的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回顾在战争年代的日日夜夜里,对个人的安危、对家人的思念,都被抛在一边。那时只有一个信念:就是“听党的话,跟着党走,把一切献给党”。在这三年的战斗生涯里,历经生死考验的我,出色地完成各项战斗任务,先后四次荣获三等功。四张沉甸甸的立功奖状,至今仍保存完好。1960年4月,部队党委批准我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潜心钻研党的理论
改革开放的30多年来,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科学发展的成果,是一项宝贵的财富,是指导实现工作的有效措施。30多年来,我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先后撰写了一批具有理论创新意义和应用价值的调研成果。如《试论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厦门特区二轻工业发展战略问题初探》、《论集体经济横向联合的形式及其政策》等文章。这些理论研究的成果,既有反映党的建设、政治建设的理论,又有社会管理和经济发展的内涵。并已分别被国家、省、市有关报刊采用。有的文章还受到有关部门的奖励。为了紧跟形势,我还主编出版了共67.2万字的《厦门市二轻工业志》,获得省地方志优秀成果二等奖。
与此同时,我还针对社会生活中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加以研究和探讨,撰写了一批具有针对性、建设性的理论文章。百姓的事,就是党的事,就是政府的事。文章虽短,却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通过党的理论研究,较好地为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方针政策,加快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当好“五老”志愿者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了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积极履行“‘五老’志愿者”的义务,以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作为指导思想,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坚持以史为鉴育人。“史载千年事,激励百代人”。我又充分利用报刊的传媒平台,结合自己亲身经历和体验,撰写了《三次死里逃生》等文章。用铁的事实,愤怒控诉日寇侵略厦门的滔天罪行,控诉残酷的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沉重灾难,以此教育青少年要铭记历史,不忘国耻,时刻肩负起崇高使命和历史责任。
与此同时,我又配合社区举办“文明瞬间摄影夏令营”,用自己的实践经验,手把手地传授摄影技艺,开展实地抓拍活动。并为他们创作的作品进行讲评、评出等级,极大地鼓舞青少年业余摄影创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今年初,从社区红十字会获悉,青海省玉树孤儿学校缺衣御寒,我立即行动,在最短的时间内,筹集到一批衣物,并赶在春节前夕,通过邮局快递发送给灾区的孤儿学校,献出我的一份微薄之力。帮助灾区的孩子们渡过暂时的难关,愉快过一个快乐的春节!
时光流逝,转瞬53载。从戎马生涯,到转业参加地方社会主义建设的日子里,我始终用一个共党员标准从严要求自己,积极履行党员的义务。2005年6月,我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我领导的党小组,曾先后两次被授予“先进党小组”的光荣称号。2010年2月,被中共厦门市委组织部、中共厦门市委老干部局授予“全市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2011年1月,被厦门市直属机关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授予“优秀‘五老’志愿者”的光荣称号。我的成长,我所取得的点滴成绩,应归功于党,归功于人民。荣誉,已成为过去的回忆,也是新征程的起步。我一定要再接再励,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